首页  学院概况  党群工作  教学工作  师资队伍  学科科研  学团工作  就业工作  实验中心  社会服务  实践创新  相关下载  领导信箱 
学团工作
 学生管理 
 学生组织 
 学生获奖 
 活动展示 
 学生社团 
学生管理
您的位置: 首页>学团工作>学生管理>正文
束人亦树人——在“五个坚持”中推进大学生规则意识教育
2019-10-25 11:38   审核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社会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党和政府部门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则体系,还体现在社会公民树立起规则意识,形成遵守秩序的良好风尚。深刻理解和践行这一思想要求,培育大学生规则意识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和价值取向的选择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握好“时”,及时抓住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教育的契机;需拿捏好“度”,妥善处理各种学生违纪违规事件;须凸显出“效”,坚守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审时度势、掌握节奏、讲究策略,坚持“以制约人”、“以理服人”、“以文化人”、“以人带人”、“以礼立人”的方向和出路,在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渗透规则意识教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01.坚持“以制育人”,协同教育培育规则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须首先把对大学生规则意识教育的相关要求明确为具体的规章制度。学校《本科生手册》、《大学生活安全手册》等的制订涵盖国家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等各个方面,具体有法律规则、安全常识、教育部和学校颁布的各种管理制度等,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学生管理和奖惩评价规则体系。这个规则体系内在地反映了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是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辅导员要积极发挥这些校园规则的规范、导引、保障、预防和促进作用,对大一新生严格教育并按学校要求作为一种“准入门槛”组织考核,新修订或补充的部分也要采取有效形式对老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解释和强调说明,力求增强学生行为的文明“成分”,结出校园生活的和谐“果实”。当然,适时联系公安、消防、教务、后勤、保卫等有关部门人员协同开展视频观摩、场景模拟、演讲辩论、专题培训等理论联系实践的教育指导活动很有必要,可以深化学生对相关规则材料的认知和践行,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各种规则规定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自觉养成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

    02.坚持“以理服人”,警示教育促进规则强化

    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师生们打心底都喜欢“和风畅雨”,不希望“雷鸣电闪”。没有惩戒的教育令人向往,但却是不现实的,总会有不和谐的违纪违规事件发生。适当的惩戒是教育的有益补充,会使学生懂得为自己的失范行为买单,这关系到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惩戒”本身没有问题,关键在于为什么惩戒?惩戒的力度是多大?违反者是否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当某个学生违反了校规校纪,辅导员对其落实应得的学校惩戒是基本的教育内容,但还需要疏导教育违反者使其今后行事真正懂得理性和分寸,其它人也同时起到警示作用才是最重要的。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出发点是关心呵护学生,落脚点是促进他们错误行为的转化,使其健康成长。辅导员作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要帮助学生“整枝去杈”消除行为的偏差、祛除思想的魅惑,尽心引导他们遵守公序良俗。学生管理过程中加强大学生违纪违规警示教育的需要,其实就像房间需要经常打扫一样。我们要把这些教育之“理”通过谈心谈话、班委例会、查课查寝、主题班会的机会向学生传达透彻,以便以点带面,取得全体同学的认同、敬畏和遵守。同时,辅导员也要借此及时发现和掌握了解学生的一些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例如期末考试和补考期的学业低段学生、挂科学生就需要重点关心和关注。   

     03.坚持“以文化人”,明责修为阐发规则内涵

    “环境经常是一面镜子”,大学生规则意识的培育需要良好校园风气熏陶涵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规则知识输送和说服警示教育上。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需要营造遵守规则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科学的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的身体健康。随着各种健身政策的倡导与支持,大学校园体育运动蔚然成风,但也要注意进行运动规则意识的培养,对活动进行精心的设计和落实,这样才能保障学生参与运动时的有序和安全;规则是社会正常运转的基本元素,校园空间环境的营造离不开各种规则标识的设计和放置。这种“无声胜有声”的物型环境氛围对学生的行为有着非常重要的约束、导向作用,犹如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一样。因此,更加需要有明晰、醒目的规则标识去保证学校各种教育活动的实施;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文化财富。我们要汲取其精华,将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规则观念和行为规范有机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譬如出自《弟子规》的“长者立,不可坐;长者来,必起立。”这里说明了基本的晚辈仪容和待人接客规则,实际上里面蕴含着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大智慧。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坚定文化自信,使学生在体悟优良传统规则典范中得到涵化,成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04.坚持“以人带人”,重要他者着力思想浸润

    重要他者在社会学和心理学中都比较受关注,个体时刻处在群体中他人的影响过程当中,其中重要他者在我们生活当中对自己的影响作用尤为显著。“接过行囊,从此就是一家人”。从大一迎新与学生相逢的那一时起,几十个甚至数百个有关青春、梦想、爱与火焰的故事就此展开,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用自己的真诚去“影响”学生是辅导员永远不变的主题。这些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却又是至关重要的。辅导员身正言传,学生心中的“戒尺”也会相应跟随。严以律他,要始终不忘自重、自省,自身保持良好的纪律作风,为学生健康成长“干净担当”;同辈、朋辈互助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我们要在班级内、寝室内激发学生同辈之间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班级公约、寝室公约的制定,这样规则显得公平公正,大家也就乐于遵守。同时还要积极发挥带班学长学姐尤其是带班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在主题班会和主题团日活动中指导引领低年级学生认真学习校纪校规、党规党章,怎样遵守?怎么践行?怎么规划自己的大学?怎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绷紧政治规矩这根弦?这种朋辈之间出于经验获取的“小情感”传递有时比直接灌输式的教导更管用,是重要他者的影响体现。

    05.坚持“以礼立人”,行为养成树立信仰信念

  “不学礼,无以立”。知礼懂礼是现代社会交往中所不可缺少的,彰显了公民的独立担当与干净形象,体现的是一种健全人格。日本是当今世界最注重礼仪的国家之一,国民形象总是彬彬有礼的样子。在日本,礼仪代表着规则,不遵守就会被淘汰或者被社会排斥。殊不知他们的礼节源于中国古代的礼节文化,中华民族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仪式礼仪对于加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集体归属感发挥了重要作用。大学生规则意识的行为养成就是要继承好“重礼”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强化学生自身对生活礼仪的认知、认同和尊重,以及由此而外化出来的规范礼节。比如见面问好微笑相迎,与人相约准时守时。规则从生活中来,要到生活中去。面对学习,我们大学生要爆发出自己的“小宇宙”,不做缺乏自制的舞弊者;面对室友,要自觉维护互相之间相处的“小默契”,不做睡眠时间挑灯夜战的“键盘侠”;面对老师,要始终保持求知若渴的“小火焰”,不做无故旷课缺课的“逍遥族”;面对求职就业,要有举止得体、胜任岗位的“小自信”,不做失礼失范的“出局者”……接轨生活,在生活中践行,在践行中成长。文明有礼的行为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辅导员要坚持耐心细致的精准“滴灌”,修枝剪叶。      

    束人不是简单的管人,而是强调立德树人的最终成效。我们要通过制度约束、警示教育、文化浸润、他者影响、以礼立人的联结做法向学生个体传递价值取向、精神情感,以唤醒他们的内生驱动力,让学生主体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达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教育效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须以“立德树人、健康成长”的教育理念为引领,用爱和智慧在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的征途上下求索!从而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未来能更好地步入规则如麻的社会。 

                 (作者:中南大学自动化学院辅导员 向勇)

关闭窗口
 
访问量人数:

   版权所有:长春大学园林学院  联系电话:0431-85115711